2022年5月29日晚19:00,红塔书院“博士沙龙”第二期“从网络文学写手到文学博士——我的读博之路”在八教1楼阅览室如期举行。本期主讲教师为文学院讲师、玉溪市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罗云博士。校党委书记张学武出席,文学院院长时遂营等班子成员,刘琼、赵晓东等博士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沙龙。本次博士沙龙还采用了腾讯会议同步直播的方式,吸引了包括云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参与其中。
作为昭通作家群新生力量之一,罗云博士因其十年的网络文学创作经历,在云南当代文坛是一个异质存在。他一直坚持为镇雄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信条,同时笃定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的学术理念。罗云博士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十年文学梦和寒窗苦读的求学路。
首先,他从新派武侠小说源流和网络文学生存现状出发,结合自己六部小说、两部诗集的成书过程,探讨了“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的美学博弈及其兼容性问题。通过对知名网络作家如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的介绍和分析,他认为网络文学的兴盛有其特定的环境,在云南,网络文学创作也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随后,罗云博士引用著名诗人于坚的创作语录,以文学地理学为切入点,阐述了故乡、母语、童年经验三位一体作用于作家的心路历程,在此环节他还特意缕析了昭通作家群的基本风貌、文脉传承及成因。
昭通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文艺创作者,一方面与其历史条件有关,昭通是云南历史上最早被开发的地方,历史文化悠久;同时昭通由于出于乌蒙山腹地,地形地势复杂,脱贫攻坚之前,当地百姓长期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这也为昭通作家群的作家们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创作灵感和源泉。
最后,罗云博士扼要谈论了自己的学术传承、博士论文选题、既有学术成果,并就当前中国学术生态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学位与CSSCI刊挂钩、版面费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我们的文学作品应当服务于人民,通过文学作品去反映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向受众展示普通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况,为他们发声。同时,文艺作品应当勇于揭露社会的不公,而不应当仅仅是歌颂现实的美好。
在罗云博士分享完后,校党委书记张学武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文学院博士学术沙龙活动高度赞扬。他指出,一定要相信读书改变命运这个道理,罗云博士的求学之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读书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他还以战国时期六国相苏秦为例子勉励老师们和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多读书,不仅仅因为读书能改变我们的命运,更因为读书是对生命的扩张和充实,我们通过读书接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经验,通过读书我们体会不同的人生,了解不同的人,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情,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文/周满华 图/杨友、周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