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民盟盟员李嘉,致公党党员叶长兵在国际环境生态领域著名Top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中科院1区,IF=7.539)上在线发表研究文章“Evaluation of an intermittent-aeration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removing residual organics and nutrients from secondary effluent: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analysis”。该研究基于课题组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湿地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7110934461.X),通过湿地底部构建间歇供氧系统并优化多样化填料选择与梯度分布,实现了湿地中下部有效氧供应和扩散。研究了不同溶解氧水平(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污染物去除功效及功能微生群落结构演替规律。研究表明,间歇供氧最小化湿地中下部填料表面生物膜内厌氧/缺氧环境盛行对功能菌体好氧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在生物膜内形成溶解氧梯度(0-3.2 mg/L),营造出兼性厌氧和好氧环境同时共存的微环境,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强化氮素去除和好氧吸磷。
图1图文摘要
图2中试实验流程图及间歇曝气人工湿地内部结构图(左上);目标污染物去除等高线模拟图(右上);最优运行参数条件下污染物去除表现(左下);功能微生物菌体群落结构组成及Welch’s t-test检验分析(右下)
据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51525805)、地区科学基金(51568066)、云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8FH001-009)和“云南省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的资助与支持。(来源: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作者:周芳廷)
(全文链接: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960852421002364)。